脑律要闻 | 未来脑律创始人薛耀受邀参与36氪脑科学专题研讨会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2023.10.20

 

不久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4个重点方向加速创新培育和研发落地,脑机接口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在海外,从早已开展过人体临床试验的Synchron,到马斯克的明星公司Neuralink,各方也正在此领域加速布局。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脑机接口技术即将迸发出巨大的潜能。

但是,极高的研发难度、暂不完善的行业监管、科研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间的鸿沟等问题,又将我们从美好的畅想中拉了回来。机会在哪里?如何入局?风险能应对吗?这都需要我们更理性地探讨。

2023年10月11日,36氪举办了《当“上头”的脑机接口,走进现实》OpenTalk线上直播,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高小榕,BrainCo强脑科技资深科学家、孤独症事业部主任杨锦陈,未来脑律创始人兼CEO薛耀三位嘉宾做客直播间,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沿革、研究现状、应用场景、商业化方向及未来趋势等多维度展开分享,并与观众进行了现场Q&A互动。以下是本场直播干货的精彩回顾:

01

 清华大学 高小榕:脑机接口50年

 

 

高小榕: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主委。从事脑机接口研究20余年,提出并实现了基于稳态诱发电位的脑机接口技术,该技术表现为传输率高和可识别目标多,成为脑机接口主要范式之一。高教授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Google 学术学术检索引用次数超15000次,2014年~2022年连续九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引学者榜,微软学术脑机接口领域全球影响力排名第11名。

 

分享关键词:#脑机接口#稳态诱发电位

 

从学术概念起源开始,高教授搭建起了解脑机接口技术的底层框架。在脑机接口50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三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1973~1988,脑机接口技术的实现得到论证;1988~2003,多项关键学术研究为脑机接口应用打下理论基础;2003~2023,脑机接口技术逐渐应用于丰富的现实场景,比如ALS(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无需开脑手术即可通过意念控制电脑,再比如植入BCI与AI的结合让瘫痪和失语症病人重新发声。自此,脑机接口技术逐渐为AI与人类的共同未来描绘出更加明晰的轮廓。

 

具体到脑机接口的相关技术层面,高教授从关键性的脑电电极技术、脑电信号采集设备、脑机接口范式和系统性能的迭代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展望未来,高教授总结到,脑电、计算科学、神经科学、材料科学和医疗技术这5个板块,将共同构成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拼图。此外,高教授还介绍了脑机接口的拓展形式、神经探针的种类、无植入系统的方案细节等。

 

02

BrainCo强脑科技 杨锦陈:

当可穿戴设备用你的大脑思考

 

杨锦陈:BrainCo强脑科技资深科学家、孤独症事业部主任,认知心理学博士,拥有10余年使用脑电波EEG、脑磁图MEG和脑成像技术fMRI研究脑疾病的经验。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职及从事相关研究,担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副主编。主持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智能传感器件与感知系统研发及应用——面向脑神经测评指导与功能增强的可穿戴智能脑机接口系统研发及应用”。此外,杨博士也是“脑机接口之父”米格尔·尼科莱利斯的著作《脑机革命》的中文版译者。

 

分享关键词:#非侵入式#混合智能#脑机接口康复

 

杨博士从交叉技术的角度切入,指出脑机接口技术是一种由AI、脑科学、生命健康三大风口会师的技术成果。在侵入式、非侵入式两类技术路线之中,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应用前景相对更为广泛。比如说,智能仿生手通过解码肌电和神经电的运动意图,就能实现手指对电机的控制。

 

值得关注的是,在孤独症干预的领域,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已经显现出了建设性效果。例如,它能够促进社交脑神经可塑性,在脑机接口技术和AI的助力下,帮助儿童的社交脑功能发育。此类技术还能对情绪问题、注意力缺陷等进行预警、调控和康复。在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直接惠及更广泛的孤独症儿童及其他对脑与精神健康有需求的人群和家庭。

 

03

脑律科技 薛耀: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商业化的前世今生

 

薛耀:博士就读于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机电工程与创业管理双学位。曾任德国BEE Medic医疗集团中国区总裁,中德医学及生命科学学会理事,中德神经调控专委会青年委员,德国贝朗医疗产品经理。2022年创立深圳未来脑律科技,致力于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技术在脑血管病、疼痛以及神经免疫类疾病的临床产品化落地。

 

分享关键词:#脑机接口#神经调控#生物电子药物#数字永生

 

薛博士的分享从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的对比出发,着重解析了神经调控领域的市场现状、神经调控的刺激模式及相关应用。脊髓神经刺激、深度脑刺激、迷走神经刺激、外周神经刺激、骶神经刺激这几类细分方向是神经调控主要市场参与者的布局点。在神经调控的各刺激模式中,DBS深部脑刺激、SCS脊髓神经电刺激、VNS迷走神经调控、PNS外周神经调控有更现实的应用场景和产品模式,值得期待与持续关注。此外,植入式生物相容材料、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外周神经功能图谱是其期待的技术突破。

 

分享的最后,薛博士总结了他多年来作为神经科学医疗器械从业者的感悟:回归医疗的本质——解除痛苦,延长寿命;市场潜力巨大——上行中枢系统调控,下行脏器功能改善;技术不断迭代——无创/微创靶向闭环神经调控是未来;保持敬畏之心——认知与调控大脑需要更好的基础性工具。

 

 

在直播间,三位嘉宾还就在线观众的问题进行了一对一的精彩解答,并在活动社群中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持续的学术和业务探讨。

 

以上是本期OpenTalk的精华回顾。更多干货细节,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观看视频回顾。

 

OpenTalk

 

“OpenTalk”是36氪创变者俱乐部旗下的线上直播交流活动。围绕社群成员关注的科技和创投领域前沿话题,定期组织社群Talker分享交流,定期整理干货内容分享投喂社群成员,最终回归社群。在这里,不同的观点将正面交锋,各自的探索能直接碰撞,彼此的实践将迸发更多合作。

 

创变者俱乐部

 

“创变者俱乐部”是由36氪发起的产业社群联盟,已吸纳20000余位新经济企业的核心决策人和活跃在一线的优质投资人。通过36氪强大的商业整合能力,打造“产业+资本+创新”的价值生态,为中国高潜、创新企业决策者构建深度链接。

 

 

本文来源:36氪

 
 

关于我们

 

未来脑律是一家专注于神经调控与神经功能重建技术的脑科学技术公司,依托复旦类脑研究院及国家“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多年科研成果,未来脑律已经初步建立了在脑卒中,偏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完整产品矩阵,并基于在国内外顶尖医院最新临床研究结果,着力开发多适应症的下一代无创及微创闭环神经调控产品,为更多神经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患者提供基于靶向闭环迷走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疗法。团队由顶尖的医工结合复合型人才组成,创始成员来自牛津大学,海德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世界顶尖神经科学技术与工程团队,并曾荣获深圳创新创业大赛,教育部春晖杯留学生创业大赛等多项国际及世界大奖。

科技成就生命之美

 

 

 

 

 

 

邮箱|info@brainclos.com 

 

 

NEWS

新闻中心